胃疼 可不僅僅是吃得不舒服
▶成年人,十個人中有八九個都有胃病。胃病算是個常見病,因為許多時候胃疼會兒就好了,不少老胃病就變得越來越能“扛”。不過,對于人體“保胃戰”來說,最怕的就是“扛”。因為被你忽視的胃疼老毛病,有可能會突然“要命”起來。
□東方今報·猛犸新聞
記者 丁新湍
胃疼不見得真的是胃疼
你一定有過胃疼的經歷,可你想過沒?當你捂著胃,告訴別人“哦,我胃疼”時,是真的胃疼嗎?
當我們的皮膚受到刺激疼痛時,比如被蚊蟲叮咬,大腦會告知我們疼痛的準確部位。我們閉著眼睛,就能準確地摸到正確的“身體坐標”,來抓癢止痛。但當我們的內臟器官受到刺激時,這時候的疼痛“定位”卻不會那么準確了。
胃位于上腹部,周圍有許多器官,比如心、肺、肝、膽、胰、結腸等,它們和胃一樣都可能發生疼痛或不適。由于這些器官上分布的痛覺感受器官比人皮膚上的稀疏,所以機體會無法準確定位到有問題的部位,只能模糊地讓你感到痛。
另外,當你內臟器官發生病變時,會產生一種“牽涉痛”,即在體表一定區域產生感覺過敏或痛覺。牽涉痛有時發生在患病內臟鄰近的皮膚區,有時發生在距患病內臟較遠的皮膚區。例如膽囊炎、膽結石癥發作時,常感到右肩部疼痛;發生闌尾炎時,常覺上腹部或臍周疼痛;患胃潰瘍和胰腺炎時,會感覺左上腹和肩胛間疼痛等。
所以,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到的胃疼,可能并不是胃疼。而當“胃疼”時,不清楚病因便自行去藥店買藥止胃痛,當然是不科學的。如果你服用了胃藥后疼痛會有所緩解,也并不代表藥到病除,因為許多藥物包含止痛成分,除了止胃痛,其他痛也可以緩解。
真正的胃病 多數是受了刺激
除了那些偽胃痛,一般來說,常見的胃病就是胃炎和消化性潰瘍。
胃炎是胃黏膜炎癥的統稱,分急性和慢性。急性胃炎常見的為單純性和糜爛性兩種。前者表現為上腹不適、疼痛、厭食和惡心、嘔吐;后者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,有嘔血和黑糞。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、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。慢性胃炎大多無明顯癥狀和體征,一般僅見飯后飽脹、泛酸、噯氣、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癥狀。確診主要靠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組織檢查。許多病因,如飲食不當,病毒和細菌感染、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本病。
還有一種胃部病變是胃潰瘍,因為與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,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,或胃、十二指腸潰瘍。過度飲酒,吃一些刺激食物都可能引起潰瘍病的急性發作,出現明顯疼痛,嚴重的話會出現消化道的出血,甚至危及生命。
當然,還有些病也會引發胃不舒服,如頸胃綜合征。當頸椎發生骨質增生時,頸椎內的植物神經(又叫內臟神經)會受到壓迫。植物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,交感神經受壓迫, 胃腸分泌和蠕動受到抑制,出現口干舌燥,不思飲食,腹脹不適,打嗝噯氣,上腹隱痛惡心、嘔吐等癥狀,甚至發展為胃炎;副交感神經受壓迫會出現食欲增強、灼熱燒心、泛酸噯氣、饑餓時疼痛、進食后緩解等類似潰瘍病的癥狀。這種病痛在胃,病在頸。所以,如果胃痛久治不愈,也可以看看是不是頸椎出了問題。
老毛病別總扛 小心癌變
很多人覺得,胃疼非常嚴重才可能是嚴重胃病。其實,并不是這樣,有些嚴重問題恰恰會悄悄地來。
胃癌可以算是疾病中的“無聲殺手”,可能沒有明顯癥狀,卻已經有了嚴重的問題,甚至危及生命。從胃炎到胃癌,胃的黏膜很可能經歷了炎癥(非萎縮性胃炎、萎縮性胃炎)、異常改變(腸化生、不典型增生),最終出現單個癌細胞。胃癌和其他的胃病癥狀很相似,比如上腹痛、惡心嘔吐、食欲不振等,但胃癌總是會復發,而一般的胃病只要過幾天就好了,所以如果自己有老胃病的或者是胃經常會不舒服的,就要注意了。
中國是胃癌的發病大國,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《2014全球癌癥報告》,全球42%的胃癌發生在中國。胃癌已成為國人癌癥發病率前三位的癌癥。專家指出,我國胃癌年輕化趨勢明顯,其主要原因是年輕人的不健康飲食習慣和較大的工作壓力。加上胃癌發病初期表現不明顯,不少年輕患者總是等到胃疼得“扛不住”了才去醫院,結果耽誤了病情。
胃里的“鹽酸”愛惹事
我們的胃液會持續分泌鹽酸,也就是胃酸。胃酸能殺死食物里的細菌,確保胃和腸道的安全,同時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,幫助消化。胃酸也有防御作用,可以清理一些進入胃里的細菌真菌、寄生蟲等。
當胃酸不夠的時候,細菌可能會在胃或小腸中過度生長,影響消化;但胃酸過量時,則會出現吞酸、反胃、吐酸水等現象。
胃酸好好地待在胃里還好,一旦“四處亂竄”就會惹事。
如果胃酸“往上竄”,返到食管里,會造成胃食管反流,引起食管及周圍組織不適,也就會出現我們常說的“泛酸”“燒心”,還會出現口腔潰瘍、胸悶、心慌等情況。食管是鱗狀上皮,既不耐酸也不耐堿,如果經常性地胃食管反流,食管可能糜爛,導致反流性的食管炎,再嚴重點會形成潰瘍,甚至食管癌。
除了“往上竄”,胃酸還可能“往下竄”到幽門——胃的下端跟小腸接觸的地方,這就會導致十二指腸球部發生潰瘍。
一般情況下,胃酸無法穿透胃黏膜,但當胃黏膜受到刺激時,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者煙酒刺激時,胃酸還會趁機跑到黏膜下面導致黏膜的損傷,逐步發生炎癥,在反復的胃酸刺激下還會形成胃穿孔。
胃病也會傳染?最大“元兇”是幽門螺桿菌
胃酸制造的強酸環境,絕大多數的細菌和真菌都無法生存,但有一種細菌——幽門螺桿菌卻能在胃中生存, 它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類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。
幽門螺桿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。流行病學研究表明,幽門螺桿菌感染了世界范圍內一半以上的人口,其發病率各個國家不同、各個地區也不相同。目前已知發病率的高低與社會經濟水平、人口密集程度、公共衛生條件以及水源供應有較密切的關系。在我國不同地區,感染率低的達到20%,高的達到90%。
幽門螺桿菌多通過唾液傳播,因此,情侶間接吻,父母口對口喂食小孩,一家人不分餐等都可能傳染。
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是導致胃炎、胃潰瘍的罪魁禍首,也可使胃病轉化為胃癌。研究顯示,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標本中幽門螺桿菌檢出率可達80%~90%,而消化性潰瘍患者更高,可達95%以上,甚至接近100%。
如果在體檢報告中,幽門螺桿菌呈陽性,這并不意味有胃病,但肯定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引發炎癥。
醫學專家說,早檢查、早診斷、早治療是預防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發展成胃癌的關鍵。
做到飯前便后洗手,盡量吃高溫加熱的熟食,喝開水,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,對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有一定效果。
2017-01-24 09:38:18本文來源:責任編輯:
網絡爆料臺 隨時隨地
-
1、東方今報網是東方今報社唯一官方網站,東方今報的作品均已授權東方今報網(以下簡稱本網)在互聯網上發布和使用。未經本網所屬單位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東方今報(含下屬頻道作品)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。
2、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系本網,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。
- 2017-01-24胃疼 可不僅僅是吃得不舒服
- 2017-01-19呔,看劍 玉柄鐵劍的前世今生
- 2017-01-19潘安出門 擲果盈車 明明有才華 卻靠顏值著名
- 2017-01-19唐代文工團之二 武德內教坊(上)
- 2017-01-19老外也愛過春節 跟咱們過圣誕節一樣
精選圖文
首頁頭條
24小時排行榜